- 所在位置:
- > 凯时国际首页 >
1966年4月26日,由卡尼斯顿麦克希恩(Kynaston McShine)策划的名为“初级结构:年轻一代的美英雕塑家”(Primary Structures:Younger American and British Sculptors)的展览在纽约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举行,共有42位艺术家参展。[1]展览引起了艺术界和批评界的普遍关注,雕塑家马克德苏维洛(Mark Di Suvero)认为凯时国际首页,这是“1960年代最关键的展览之一”凯时国际首页,而批评家希尔顿克莱默也在《》上发表了三篇评论极少主义的文章,并坚信这个展览意味着“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的到来”。实际上,这个展览不仅标志着极少主义的崛起凯时国际首页,而且成为了1960年代美国艺术创作领域的分水岭凯时国际首页。
诚如批评家詹姆士迈耶(James Meyer)所言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格林伯格对整个60年代初以来的“新艺术”都保持着不屑的态度,除了在一些演讲或研讨会上会谈到它们外,到60年代中期凯时国际首页,格林伯格几乎所有的批评都将波普艺术凯时国际首页、极少主义凯时国际首页、欧普艺术等排斥在外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2]因为按照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凯时国际首页,这些所谓的“新艺术”除了追求“新奇”(far-out)与“震惊”(shocking)外,它们本质上是非艺术(non-art),是不值得进行学术讨论的。相反凯时国际首页,在他看来凯时国际首页,现代艺术的未来是他所说的“后色彩抽象”。因为像奥里茨基(Olisdki)、莫里斯等人的作品,不仅符合现代主义的形式简化原则,而且也是对此前“色域绘画”传统的超越。
但是,格林伯格万万没有料到“初级结构”展竟能对艺术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几乎改变了60年代后期美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此时凯时国际首页,格林伯格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如果承认极少主义的艺术价值,也就等于肯定了它们颠覆自己现代主义理论的合理性凯时国际首页。1967年3月,由莫里斯塔尼曼(Maurice Tuchman)策划的“美国60年代的雕塑展”在洛杉矶美术馆举行凯时国际首页,主办方邀请格林伯格为展览撰写批评文章,《雕塑的近况》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写成的。对于格林伯格而言,这或许是表明自己对极少主义所持批判态度的最佳时机凯时国际首页。
在文章中,格林伯格特别指出,对于当下艺术的发展而言,真正地伤害来自于艺术家对“新奇”的疯狂追逐凯时国际首页。而极少主义之所以不是一种好的艺术,就因为它是片面追求“新奇”的艺术。在这里凯时国际首页,格林伯格的本意并不是要否定艺术中的“新奇”,因为按照他的现代主义理论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随着“自我批判”的发展凯时国际首页,艺术创作自然会走向新的阶段。从这个角度讲凯时国际首页,对“新的崇拜”也应是现代主义的本质属性凯时国际首页,毕竟艺术家唯有追求创新,强调作品自身的原创性,才能推动艺术向前发展。格林伯格用波洛克的创作做了一个例子:
直到最近几年凯时国际首页,波洛克所创造的成就才在纽约真正受到了争论凯时国际首页。也许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他真的“打破了(美国艺术的)僵局”凯时国际首页,但是他的满画幅风格却依然被认为是随心所欲的。现在,波洛克的画从本质上来看依然是随性的凯时国际首页凯时国际首页、“偶发的”,然而新一代艺术家已经将其奉为了一种优势而非缺点。[3]